是一种清洁非化石能源,在新能源发电中具有技术成熟、无污染、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综合成本低、无供电间隙等优势。自1957年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美国希平港核电站投产运营以来,核电在全世界内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在运核电机组为413台,总装机371.0GW,17个国家在建的核电机组为57台,装机容量59.87GW。
目前,全球正在大力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多个国家提出建设核电弥补清洁能源短缺。2023年12月,在阿联酋举办的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第28次峰会(COP28)上,以美西欧主导的22个国家联合签署《三倍核能宣言》,宣布到2050年将全球核电装机容量由目前的约4亿千瓦提高至12亿千瓦,届时核能发电量将由目前的不足10%提高到30%以上。
未来,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会大幅度的增加,国际原子能机构连续三年提高了全球核电装机预测,国际能源署认为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大幅度提高核电装机容量。因此,核电站防爆管道系统专用高压耐辐照波纹管全球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2、中国核电站建设现状:核能是我国推进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清洁能源之一。从1984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到2021年“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机组试运行,我国核电事业经历了从技术引进到完全自主化的发展历史,核电产业慢慢的变成了我国具备核心自主技术和成本优势的高端制造产业。
(1)中国核电政策现状: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支持政策推进核电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17年,我国颁布《核安全法》,为在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事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均精确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电发展再次迎来历史机遇期。
同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成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三代核电建设,要求“十四五”末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为核电发展明确了量化目标。
专家表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提出,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为我国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下一步,核能还需要在电力调峰、核能制氢、核能供汽、核能供暖、海水淡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未来我国核电产业未来发展前途广阔,对核电装备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2)核准核电机组数量:随着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下称“国常会”)核准福建漳州二期和广东廉江一期共计4台核电机组,2022年核准数量达到10台,2023年国常会核准山东石岛湾、福建宁德、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一期工程、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1号、2号机组项目共计10台核电机组。因此,2022-2023年我国核准核电机组数量维持在较高水准。 预计“十四五”时期将保持每年6-8台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核电装机规模将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