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聚焦创新、协调统筹、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既要金山银山,也留住了绿水青山。
在城镇化升级中,重庆江津滨江新城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江津发展“升级版”,建设“滨江亲水、绿色生态、品质品位、宜居宜业”之城。
江津滨江新城,长江边上崛起的一座生态宜居新城,正成为重庆市民投资居住的首选之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如何解读新增的“美丽”二字?江津区聚焦创新、协调统筹、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既要金山银山,也留住了绿水青山。
江津滨江新城,就是江津区城市建设的典范。如今的滨江新城,正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居住品质,全力建设现代商贸集聚区、金融商务区、文化服务区,打造政务、商务、服务高地和金融中心。
迈入新时代,江津将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江津发展“升级版”,打造“滨江亲水、绿色生态、品质品位、宜居宜业”的美丽滨江之城。
从重庆绕城高速公路江津北站下道,眼前除了宽阔的马路就是一片崭新的高楼。这里就是江津区正在打造的滨江新城。
曾经,这里是一片小山丘。2009年2月,经江津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了江津滨江新城管委会,正式拉开江津新城区建设序幕。8年来,一座生态宜居的新城已经显现:从江津老城区上到几江长江大桥,跨越宽阔的长江,就是美丽的滨江新城。白昼,这里是人们闲庭信步的佳地,夜晚尽是灯火阑珊的繁华。
作为江津展示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核心区域,滨江新城被定位为江津现代商贸集聚区、金融商贸区、文化服务区,政务、商务、服务高地和金融中心。在这里,2分钟可上重庆绕城高速,5分钟可前往几江城区、双福新区、德感旧城,半小时能到达重庆主城。
“自成立伊始,滨江新城秉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市设计理论,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规划、设计、建设的全过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配套。”滨江新城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梁其凯介绍,滨江新城北接双福新区,南邻长江,与几江老城隔江相望,西连缙云山脉,东与西彭工业园接壤,城市总体规划面积约19.7平方公里。滨江新城充分的利用10公里长江黄金岸线万亩缙云山绿色森林资源,规划建设圣泉公园、圣泉寺公园、篆山坪公园、浒溪公园等,绿化率超40%,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把历史文脉融入城市,形成独特的城市性格和品质,美丽宜居新城建设已初具规模。
鸟瞰新城的山水脉络,全部保有“原汁原味”。10公里长江岸线全部规划为滨江休闲带,并在长江与缙云山之间建设4条绿色廊道把山水资源巧妙地融入都市。充分的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和山地起伏线,建设湿地公园和城市绿地,居民走出家门300米可见大型绿地,500米可见生态公园。
家住滨江新城的李钟每天下午都准时去离家不远的北京师范大学江津附属学校接孙子回家。“这个学校不错,娃儿在学校耍得好、学得好。”李钟说,他们全家从江津老城区搬到新城来,就是看到了这边的宜居环境:学校好,放学后娃儿还可以在各个公园疯一下。
滨江新城目前已建有学校7所,其中海汇小学和海汇幼儿园正在有序推进中,将于2018年秋季开学招生,另外5所学校已经建成投用,包括海会苑幼儿园、浒溪神潼幼儿园、江津实验小学、北京师范大学江津附属学校、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滨江新城将布局4所完全中学、7所小学、16所幼儿园以及1所特殊教育学校,形成从幼教到大学的全覆盖教育体系。”梁其凯介绍,学校建设仅是滨江新城完善功能配套的其中一步。滨江新城坚持采用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实施“零工业”经济发展的策略,重点打造总部经济和金融商务区,建设一个集商务、金融、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业中心区域。目前,随着中建桥梁公司等一批企业将总部落户,滨江新城的总部经济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据了解,仅中建桥梁公司,其全球业务均在滨江新城结算,五年内产值将破1000亿元。
“在滨江新城,我们没引进一家工业公司,真正的完成了实施零工业经济发展的策略。”梁其凯表示,要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度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大大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注重生态品质的同时,我们还保护和重现栖清书院、石佛寺等江津历史背景和文化景观,打造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与滨水活动场所,提升新城的文化内涵,让自然与人文在此和谐共生。”梁其凯表示,在滨江新城,已经开放的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让孩子们有了丰富的去处;合围8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5万平方米的疏林草地,令前来休闲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
今年来,新城建设再提速,圣泉公园、德感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垃圾中转站、农贸市场、加油站等快速推进;中央商务区完成城市设计和平场及边坡治理工作,滨利·汇金中心实施工程单位进场……滨江新城的居住、教育、商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市政等配套正逐步完善,为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加码”。
城市建设,最怕的就是把刚刚修好的道路挖开再铺设各种管线。“这样的马路拉链,在滨江新城将不会出现。”梁其凯介绍,在滨江新城地面上,大家看得见的道路纵横交织;而在地下,“看不见”的综合管廊也在有序推进。
为何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综合管廊就像一条地下隧道,将把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供水等所有的管线都纳入到一个腔体内,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将会方便很多。”梁其凯介绍,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但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还能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据了解,滨江新城地下综合管廊是重庆市5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之一。经2016年度重庆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委员会的专家认真审查申报资料,通过评议、投票、排序、综合评审、复查等方式,滨江新城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荣获2016年度重庆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那滨江新城地下管廊设计规划有什么特点呢?据介绍,滨江新城根据不同道路综合管廊在整体布局中的不同功能及容纳管线种类的差别,将地下综合管廊分为主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分支线综合管廊。主线综合管廊主要为三舱形式,包含高压电力舱室、综合舱、燃气舱。支线综合管廊主要为两舱形式,包含综合舱、燃气舱。分支线综合管廊为单舱形式,主要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采用闭合框架结构。
据介绍,正在建设的松林路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是主线米。整个综合管廊分为综合舱、燃气舱、高压舱,除了燃气舱和高压电力电缆专设舱位外,其余的弱电电线、自来水管等都将铺设进综合舱。
据悉,地下综合管廊每200米设置了通风口、下料口、检查孔和集水坑,配备了自动抽水系统,将对管网设施的后期维护和检修带来极大便利,还实现了出线、投料、通风等功能。地下管廊建成投用后,地下管线将改“分居”为“合住”,地下管线各个主管单位“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将彻底成为“历史”。
“滨江新城的宜居,远不止如此。”梁其凯介绍,滨江新城还在不断向先进地区学习,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努力打造“智慧小区”“智慧城管”……通过“互联网+”,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整合在一起,让新城实现更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逐步的提升城市“宜居指数”。
目前,滨江新城按照“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逐渐完备城市功能,10平方公里的新城已成规模。截至今年9月底,滨江新城累计总投资62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356亿元;累计开工面积约590万平方米;房地产项目累计完工面积20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约188万平方米、16373套。2分钟可上重庆绕城高速,5分钟便可前往几江城区、双福新区、德感旧城,半小时到达重庆主城慢慢的变成了现实。未来,轨道交通延长线在滨江新城设有两个站,渝昆高铁穿城而过,设有1处站点,江津客运中心、公交换乘中心也将规划建设。“出则畅享繁华、入则归隐灵静”将是未来新城生活的真实写照。
山水勾勒它的灵魂,人文赋予它如金色彩,这座荒土上崛起的山水和谐之城,对生态宜居的探寻征程依然方兴未艾。能预见,载着都市人“诗意栖居”理想的滨江新城,未来必将在这片广袤大地上御风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