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市多次发布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橙色预警。郊区租用无人机设备开展不定时空中巡查,拍摄画面实时传回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若发生火情,无人机可以从空中观测火线长度、蔓延方向等,便于指挥部做出精准判断实施扑救。这是近年来我市“加码”科技力量,助力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从“人”向“人+物+技”转变的一个缩影。
70岁的王计善是盂县西潘乡铜炉村的一名护林员。他的职责是在海拔高约1200米的铜锣寨巡视、瞭望。每次上山前,王计善会仔细检查自己的“三件套”——手机、对讲机和拐杖,这是他护林防火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从事护林防火工作多年,王计善直言几十年间我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发生了不小改变。他回忆道,和现在先进的防灭火工具相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防火工具就是袖章、铁锹和条幅,灭火工具则是铁锹、灭火弹和皮刷子。每年一到森林草原高火险期,村里到处挂着“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条幅,护林员、防火员会戴着红袖章巡视,村里人人对防火的事儿上心。如今,虽然人们在防火时依然沿用这些工具,但增加了手机、对讲机等设备,彼此沟通、汇报火情更加方便。
位于平定县冠山镇的冠山森林公园,经营面积近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70%,是我市重点防火区域。“你好,进入公园注意安全,严禁吸烟,严禁野外用火……”在冠山森林公园里,新增的10个“电子护林员”取代了护林防火员的口头宣传,“见”到游人就立即反复“叮嘱”起来。“电子护林员”是挂在铁杆上的太阳能森林防火监控智能识别语音提醒播放器,除了能发出提示语音,还可以储存监控视频,一经发现问题,工作人能从设备中取出视频数据,掌握现场情况。
“类似这样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最早要追溯到2005年左右。”市防火办相关负责的人介绍,2005年左右,我市在狮脑山、诸龙山、冠山、刘备山等重点林区安装了十多个森林防灭火远程监控系统。指挥人员通过布设的监控摄像头等设备,能查看实况。一经发现异常,能及时通知护林员前去查看,是对人力巡视的有力补充。
除了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中增添机器设备,在灭火工作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市逐渐购置了手提式风力灭火机等设备,逐步提升了灭火能力。在盂县森林消防大队第一中队的设备储藏室,记者见到了近年来流行的背负式风力灭火机。中队负责人李富义介绍,风力灭火机适用扑打幼林或次生林火、草原火灾、荒山草坡火灾。不过其单机灭火作用不大,双机或三机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过去人们用的手提式风力灭火机,重量有20多公斤,且在使用途中需要加油,普及率、使用率较低。”李富义说,近年来新兴的背负式风力灭火机,有重量轻、风速高、易启动、操作便捷等优点,已逐渐取代手提式风力灭火机,大范围的使用在灭火工作中。
无人机、火情卫星遥感监测、高压机动消防泵、高压细水雾……相比十多年前,如今我市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使用的机器设备更加凸显科技含量。
森林环境复杂,还存在通信困难等情况,这给巡查、扑救增加了难度。2018年以来,我市各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陆续添置、租用了无人机设备,不定时开展空中巡查,极大方便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开展。
今年森林草原高火险期,我市有火情发生。灭火工作中,电动水枪、高压细水雾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最常用的设备。市防火办相关负责人说,高压细水雾是我市在2016年左右购置的。水从一种特别的材料制成的喷头中喷出,形成粒径10微米至100微米的水雾,遇火能迅速汽化,体积膨胀,从而吸收大量的热,使燃烧表面温度迅速降低;同时,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将燃烧区域整体包围和覆盖,从而让燃烧物缺氧,达到灭火的目的。
此外,科技“加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同时,我市还逐步加强“人防”和“防人”,通过“人+物+技”多点发力的方式,全力以赴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张泉东 张卓斌 宋天歌)
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能体验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