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冬季的某个早晨,万明忠满怀希望地走进了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寻求科学家的支持,旨在建设新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如今,三年后,这一个项目已逐步实现,被誉为“超级空气充电宝”的新型储能电站于2025年1月9日成功并网,成为全世界首个300兆瓦级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标志着科技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湖北省孝感市的这座电站,由地下盐矿洞穴支持,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储能介质。该电站的核心理念是利用空气在不同状态下的物理特性来满足电力需求,而这一创新理念在技术也得到了认证。
万明忠深知,电力系统改变的重点是保护和合理规划利用地下空间。他坚信,新型储能电站一定要达到“绿色、安全、经济”三重标准,但传统的电力储存方式屡屡面临长周期、成本高等问题,尤其是在新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的背景下,创新储能方式显得很迫切。
与万明忠的紧密合作,一位杰出科学家杨春和,从1995年起致力于发现和合理规划利用我国的盐穴,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及其团队在江苏建立了首个地下盐穴储气库。杨春和的知识和经验为万明忠的项目注入了希望的曙光。
应城的盐矿地下储存空间被杨春和团队反复筛选,最终确立了符合储压标准的盐穴。通过创新的技术方法和严谨的实验过程,团队不仅有效评估了所选盐穴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还通过改进储气方式,把储气空间的使用效率提升到了70%。
其实,万明忠和他的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常常自嘲为“风水先生”,他们凭借科学严谨的标准和对地下资源的深刻理解,使得这一个项目得以在一片未知的领域中茁壮成长。
如今,湖北的这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实现了三个“世界第一”,其单机功率、储能规模与转换效率均在全球领先,日均发电量堪比75万居民的电力需求。科学的力量正在为新时代的能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万明忠满怀信心表示,这项技术不仅能有效应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过程中的波动性和间歇性,还将为湖北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未来,这项技术的推广将引领全球新能源存储的新方向,实现又一个质的飞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